來源:國際投行研究報告
新規後IPO收費有點貴:IPO審計費飆到2260萬元,律師費達1695.95萬元,保底 8000 萬
新年剛過,中國IPO市場迎來了一場“規矩革命”。2月15日,《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》(簡稱《規定》)正式生效,緊接著一周內(2月17日至21日),三家IPO項目——、漢朔科技和——率先發布了招股意向書。這不僅是新規落地的首批“試驗田”,也讓市場得以一窺中介機構收費從“黑箱”走向陽光的轉型細節。
總體看,按階段收費,基礎IPO可能是優質優價了。數據顯示,2024 年最高的科創板平均承銷費是 6189.01 萬,律師費為 665.19 萬,審計費為 1270.56 萬,但漢朔科技IPO審計費飆到2260萬元,律師費達1695.95萬元,中金公司承銷費則是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的8.00%保底 8000 萬!感覺是漲價了,但過去那種“按發行規模遞增收費比例”的老套路被阻了,以前券商為了多搞錢,就可能想辦法超額融資,現在這個動力沒有了。
這不僅是在改規則,更是在改“玩法”,IPO江湖要變天了。 ⠀
招股書“開誠布公”:收費咋來的,說清楚
過去,IPO招股意向書裏中介費是個“啞謎”,多少錢、怎麽算,外界隻能猜。現在,新規一腳踹開這扇門,要求中介機構把收費依據寫明白。第一批試水的三家公司立馬跟上節奏。 ⠀
比如,弘景光電這單,創業板募資不到5個億,保薦承銷費(操刀)定了個160.38萬元的保薦費,外加募資總額8%的承銷費;審計費(中審眾環)1100萬元,律師費(廣東華商)450萬元。招股書裏清清楚楚寫著,這些數字是參照“市場平均費率”,再結合工作量和服務要求敲定的。 ⠀
再看漢朔科技,中金公司保薦,募資11.82億元,審計費直接飆到2260萬元(畢馬威華振出手),律師費1695.95萬元(中倫律所)。這筆賬咋算的?公告裏說了,審計費看的是工時和專業投入,律師費參考市場費率,還帶點“長期合作”的折扣味兒。 ⠀
這透明度,放在以前的IPO文件裏基本沒影兒。業內一位投行老手調侃:“以前中介費多少,全憑天知地知,如今得擺上台麵給大家評評理。” ⠀
分階段付款:幹多少活,拿多少錢
新規另一大殺招是“分階段支付”。過去,中介費多是上市成功才全款到手,失敗就顆粒無收,變相逼著券商們使勁包裝項目。現在,收費跟上市結果脫鉤,按項目進度分節點給錢,三家IPO直接把這套寫進了招股書。 ⠀
弘景光電的保薦費、審計費、律師費,全都按進度分批付;漢朔科技也一樣,審計費2260萬元得看項目走到哪步,律師費1695.95萬元也是分次結。永傑新材沒細說金額,但也提了“按進度支付”。這模式一改,投行人士直呼“穩了點”——就算項目黃了,幹過的活也能拿錢,風險小了,但“大手大腳”的日子也少了。 ⠀
“以前是搏一把上市成功,現在是踏踏實實幹活,”一位審計圈人士笑言,“這規矩挺像給中介上了個緊箍咒。” ⠀
遞增費率OUT,固定費率+保底成主流
最狠的調整還在承銷費上。新規直接廢了“按發行規模遞增收費比例”的老套路——過去,募資越大,費率越高,像2023年某創業板案例,10億元以上部分費率能衝到15%,還帶1%的“獎勵傭金”。這玩法被指是“超募”的推手,券商為了多賺錢,拚命把募資額往上堆。 ⠀
新規一錘定音:不許這麽玩了,得綜合考慮成本定費率。結果,三家公司全上了“募資總額㗥費率”的路子:弘景光電8%,漢朔科技8%(保底8000萬元),永傑新材5.1%(保底4000萬元)。這模式簡單粗暴,費率不隨規模跳,部分還加了個保底,算是給中介留條活路。 ⠀
其實,過去一年IPO市場冷得像冰窖,95個項目沒一個募滿,這種固定費率+保底的套路早就成主流。新規不過是把這事定成了“官方認證”。有投行人士透露,內部已經在琢磨新花樣,比如“遞減費率”——像2024年,6億元以上部分費率降到3.5%,會不會是下一個風口,大家都在盯著監管的臉色。 ⠀
市場咋看?規矩多了,活路還在找
這一波新規,市場反響挺兩極。投行和中介們有點懵——遞增費率沒了,地方政府獎勵也沒了,錢不好賺了。一位券商投行部負責人直言:“過去靠規模撐收入的路走不通了,得多拚項目質量。”不過,分階段付款又給了點安慰,至少現金流不會斷得太慘。 ⠀
投資者倒是樂見其成。透明度上來後,起碼能看清中介從IPO裏分了多少羹。有人調侃:“以前是中介吃肉股東喝湯,現在好歹知道肉有多肥。”但也有擔憂:固定費率會不會讓投行挑肥揀瘦,小項目沒人接?審計費、律師費還那麽高,能不能真降成本? ⠀
監管這邊顯然沒打算停手。《規定》剛落地,市場還在試水階段,後頭估計還有細則補丁。三家IPO的招股書就像“樣板間”,擺明了告訴大家:新規矩不是說著玩的。 ⠀
IPO江湖的新常態
過去一年,IPO市場跌到穀底,“超募”成曆史名詞,新規不過是趁勢把亂象摁死。弘景光電、漢朔科技、永傑新材這三單,算是開了個頭,透明、分階段、固定費率,條條框框都透著“管好你”的味道。 ⠀
但市場要真熱起來,光靠管還不夠。95個項目沒募滿,說明缺的不是規矩,是信心和需求。一位上海分析師打趣:“這套新規像給IPO市場裝了個刹車,管得住速度,但油門在哪兒還得再找找。” ⠀
新規首周,三家IPO試水,收費新篇章算正式翻開了。接下來,誰能在這新江湖裏找到活路,就看各家本事了。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