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多家機構預測7月CPI升至2.8% 食品價格推升|CPI|食品價格|物價 ...
1993年,李民@李船長筆記 從海事大學畢業後登船,從一級水手做起。自此近30年,大半在海上,藍色的水域承載他遍曆世界各地。海麵上時而凶險時而平靜,50歲了,他的生活已經和大海綁定在一起。
這個時代,有一群人在追尋更廣闊的世界。真故聯合西瓜視頻開設“當代水手”專欄,記錄下幾位活躍在海洋的探索者。他們用自己的經曆,詮釋了對世界的深情,如惠特曼的詩句所說的:“做一個世界的水手,奔赴所有的港口。”
擰開床頭的壁燈,李民低頭看了一眼手表,清晨5點,他每天習慣在此刻清醒。
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祈福。沐浴更衣後,李民會以最虔誠的姿態,點上三根香,向房間裏小桌上供奉的一尊佛像拜三下,祈求本趟行船安全。
李民拉開窗簾。陽光瞬間將約20㎡的船長臥室照得透亮,四周被一望無際的海水包裹,太陽已高高掛在海平線之上,海麵波光粼粼。
這是李民做船長的第14個年頭。他駕駛的遠洋貨輪長300米,寬43米,高60米,滿載排水量11萬噸。
泡上一杯普洱茶,一天的工作正式開始。
圖|海上霞光
從做水手算起,每天寄身於茫茫大海中一座孤舟的日子,李民已經體會了近30年,船上每一處運轉像骨骼關節一樣嵌入身體裏。
李民依次巡視廚房、幹貨間、辦公室、甲板、船頭、船尾、機艙等。早餐完畢,他再次回到船頭的駕駛台——李船長全天工作的地方。
李民在電腦上完成公務、實時關注各種數據,處理突發事件。之後,召集大管輪、海輪機長、大副日常開會。晚上8點半,李民返回駕駛台。大海和駕駛台同時陷入一片黑暗,隻有航海設備的屏幕燈有微弱的光線。
在確認一切有序運轉後,李船長迎來一天中的浪漫時刻。他返回房間,給自己倒一杯伏特加,在杯口塗抹一圈鹽,再切一片檸檬卡在杯口,開始寫作。今年年初,他開始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分享海上見聞,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記錄海上生活。從最開始上船到成為船長,這是他的“海上自傳”。
喝伏特加的方式來自一位俄羅斯的輪機長。前幾年,輪機長每晚對李民說:“李船長,one shot 。”李民喝大了以後,心裏犯嘀咕:這哪裏是幹一杯?明明是十多杯。俄羅斯輪機長明目張膽地藐視李民的酒量,直到有一天,李民掏出二鍋頭,終於拿回了一船之長的主動權。
相對如今的嫻熟,32年前,李民對大海完全沒有概念。1988年,李民高考結束。在有限的資料裏,父親查到海事大學海運工程係有一個船舶駕駛的專業。
李民至今都記得父親興奮的神情溢於言表,他神采飛揚地對李民說:“你去開大輪船,恁麽樣?”
李民沒吭聲。他對父親口中的大輪船一無所知,甚至誤以為父親讓他去家鄉天津市的海河裏開小漁船。父親幫李民填寫了誌願,最終,李民被海事大學錄取。
大學畢業後,李民被分配到外輪工作,以一級水手的職位正式登船。此後李民陸續被提拔至三副、二副,直到船長,50歲以前,大半漂在海上。
貨船一旦出海,短則幾天,多則數十天不見陸地,在被大海隔離的鋼鐵巨獸上,意外和危險也總是相伴而行。
2008年,38歲的李民剛成為船長兩年。有次恰逢休假,德國的一家公司給他打電話,懇請他幫忙上船,因為原船長罷工了——那次航線途經索馬裏,是海盜最猖獗的地方。
上船後,李民按照章程,做好一切預防海盜的措施。一個航次後,貨船抵達東非的某個港口,李民順利完成航行任務,下船繼續休假。另一位船長上船,繼續航行。
沒過幾天,李民收到消息,那條船遇到持槍海盜船了。
早晨,一條海盜船猖狂地追逐那艘輪船。船員們拿出皮龍,打開船上的高壓水槍,試圖擊退海盜。海盜不是善茬,有備而來,掏出AK47進行掃射。子彈“噠噠噠”地擊打著船身,船員赤手空拳無法對抗。
二副是位中國人,剛從海軍部隊轉業,心理素質過硬,他臨危不亂,立馬操作加車,操控船舵控製船身左右擺,盡全力甩掉海盜船。
海盜眼看攻不下輪船,氣急敗壞地打了兩枚RPG(便攜式火箭助推榴彈發射器,俗稱火箭筒。)後來,李船長重新登上那艘船,看到一枚火箭彈射穿了兩個集裝箱,另一枚火箭彈射穿了駕駛艙左後側的船身,子彈將船身上的鋼板射出無數個小凹痕。
幸虧那天隻碰上一輛海盜船,而非海盜群。海盜船的續航差,繼續追逐會讓他沒油返航,最終貨船得以甩掉海盜船。
海盜群李民也遇到過。今年10月份,李民的在亞丁灣海域遭遇海盜群,十數艘快艇在他的貨船周圍集結。盡管船上已經架設了鐵絲網和高壓水槍等防海盜措施,李民依然非常緊張。他下令全船戒備,密切注意海盜的動向,同時轉向全速航行,試圖擺脫這些海盜。
這時高頻電話傳來的聲音讓李民如釋重負。高頻16頻道相繼傳來外國海軍和中國海軍聲音,一架護航飛機出現在海麵上空。
李民再望向這群武裝海盜底氣忽然足了起來,“小樣,有本事你們過來!”
“海員和海盜,真是天敵啊,我從來不看海盜電影,看到就生氣,因為我對海盜深惡痛絕。”性格溫和的李船長,罕見地提高音量,滿是憤懣。
圖|在亞丁灣發現海盜快艇出沒
輪船不僅需要抵抗海盜的侵犯,每一塊鋼鐵構造,也牽連船員的命脈。
一次,輪船正在駛入荷蘭鹿特丹港。李民聽到船尾拖輪纜繩被拉出“哢哢”的聲音,他內心愈發焦躁:輪船滿載,拖繩一旦斷裂,龐大的輪船在港內旋回,後果不堪設想。
李民不顧他人勸阻,前往船尾甲板查看情況。他最害怕的事果然發生了,一聲撕裂耳膜的爆音在天空炸裂,瞬間火光四濺。
“甲板上空像放炮仗一般,比開槍聲音還大!”手腕粗的鋼絲纜斷成數截,其中一截飛速向李民方向射出。李民抱頭蹲在地上,纜繩擊中李民身旁的舷牆,擦出火花無數。
李民的記憶停留在此。他回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逃過一劫,事後,他看到船身傷痕累累,堅硬的鋼鐵留下一道道白色鐵茬,身後的舷牆留下深深的凹痕。他知道任何一截纜繩打在自己身上,這條命就沒有了。
深居內陸的人會對海洋抱有幻想,在海上呆久了,反而會向往陸地。變化莫測的大海和相對孤立的船上生活,使得水手們更加珍惜在陸地與家人相伴的日子。
李民認為最幸福的時刻,是休假時,一家三口在家後院支起架子燒烤,他頗有些得意地說:“閨女不喜歡吃她媽媽做的菜,就愛吃我做的菜。”
今年年初,李民休假結束,在溫哥華與家人分別,上船開始一趟新的歐洲航海之行。
妻子和女兒把李民送到地鐵站的站台,她們要原地搭乘另一趟地鐵,李民則坐地鐵趕往飛機場。李民希望目送母女倆離開,可惜事與願違,李民的地鐵率先駛入站台。
李民邁上地鐵後,看到玻璃窗外的女兒一個勁兒地朝他揮手。李民抬手回應她,女兒手部揮動的範圍變得更大,更使勁。女兒的眼神緊貼著李民,紅了眼眶,還扯出一抹好看的微笑。李民意識到,在風平浪靜海麵上不經意間溜走的時間,加速流淌在女兒的成長裏,16歲的女兒,轉眼就長大了。
地鐵駛離站台,李民第一次產生逃離輪船和大海的念頭:“心裏特別不舍,到了我這個年齡,居然還有這樣的衝動——恨不得不幹了,不想上船了。”李民回想起來,自嘲任性的念頭不該屬於50歲的年齡。
回國後,李民馬不停蹄地登上歐洲線的輪船,把對女兒和妻子的思念,寄托在蔚藍的地中海上。
圖|眺望
2002年,李民和妻子步入婚姻。彼時,李民是船上的大副。海上航行時常持續二十多天,沒有衛星電話和網絡,上船意味著與妻子失聯。
當太陽沉到大洋的盡頭時,李民會躲在房間裏給妻子寫信。有一回,李民在信件裏向妻子傾訴自己在船上生病了,虛弱的身體夾雜著孤獨,放大了對妻子的思念。幾個月以後,信件交到妻子手裏,妻子一邊讀信一邊抹眼淚。
李民隻給自己留少許零花錢,工資打入妻子的賬戶。每次靠岸時,他會用零花錢給妻子買禮物,李民對女性熱愛的產品摸不到頭腦:“就知道媳婦兒喜歡香水,什麽木瓜霜、綿羊油等等亂七八糟的,都買。總之,我買的禮物都是經過咱媳婦兒同意的。”
在購置禮物方麵聽妻子安排的李民,偶爾也會浪漫一把。妻子過生日時,恰逢李民又漂泊在海上。生日那天,李民提前安排陸地上的同事,代替他給妻子送去一大束藍色妖姬。在李民眼裏,妻子獨立操持著家庭,是一位很堅強的女性。
藍色妖姬的花語是:相守是一種承諾。
和妻子、女兒分別後,李民駕駛輪船從馬六甲海峽駛出,橫跨印度洋,途經亞丁灣、蘇伊士運河,最終抵達地中海。
每趟航行,船員們會為自己填充很多娛樂活動。休息時刻,船員在輪船打籃球、打乒乓球、打遊戲、蒸桑拿等。李民會在卡拉OK房高歌一曲,如果把《青藏高原》的高音部分唱到調上,他會因此樂嗬一整天。
圖|船員在焊製籃球框
今年由於疫情原因,到達港口後,船員無法外出觀光旅遊。
於是,大家花費500刀購置了一個大型充氣遊泳池,李民在西瓜視頻上傳了打開遊泳池外包裝、為遊泳池灌海水的視頻,模擬年輕人的語調稱其為“開箱體驗”,為關注他的粉絲揭秘船員的娛樂生活。
來自深海的海水被灌進遊泳池,可供多位船員同時遊泳。另一側,燒烤爐上正在熱火朝天地烤著海鮮。
“微風不起,波瀾不驚,享受完美食,在海水遊泳池裏暢遊嬉戲,直到天色漸晚......”李民為視頻配上解說,簡單的幾句話,把粉絲撩撥地蠢蠢欲動,大家紛紛給評論區的留言點讚:李船長,您船上招工嗎?自帶幹糧、不要工資、髒活累活搶著幹,隻要跟著您走南闖北。
李民會俏皮地回複粉絲:先去考個證兒。
異國風情和娛樂活動消解了船上的苦悶,李船長不希望大眾對船員的生活停留在“孤獨”的層麵。從某種程度來說,船員的生活比大城市的白領還要豐富多彩。
這也是李民在西瓜視頻發內容的初衷。“發自內心希望船員多被尊重,少受欺負。我們船員做事都是有章可循、有法可依。我們的國家是航海大國,希望鼓勵一代代的人,去探索大海。”
曾經,手機對李船長而言,幾乎是個擺設。他隻會打電話和發微信,連網購都不會用。
有一次,他長時間看電腦研究視頻後,用眼過度,看見樓梯間一片黢黑,下樓梯時險些踩空。那些天,他在心裏一直犯嘀咕:壞了壞了,我是不是腦子壞了?難道是腦溢血啊?
今年1月,他在西瓜視頻上注冊了賬號,取名“@李船長筆記 ”,並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支實拍作品。視頻推出去後,李民向女兒炫耀:“看!爸爸的視頻都有100人觀看了。”5個月後,李民在西瓜視頻發布的《海上航行到底能不能上網?解決困惑你好久的問題》播放量達304.7萬次觀看。
在視頻裏,李民用船長的身份,為大家揭秘了神秘的航海事業。在他上傳了在亞丁灣碰到海盜群的視頻後,粉絲問船長:“船上有保安嗎?”李民回複他:“有軍艦。”李民也專門製作視頻,為大家科普輪船如何預防海盜:從左舷開始,在船身掛裝鐵絲網繞船身一周,再回到右舷;加裝鐵門;配備皮龍高壓水槍......
圖|船員正在掛裝鐵絲網,防禦海盜
李民自稱是一個資深吃貨,他在船上製作了宮保雞丁、紅燒魚、炸醬麵等,將製作美食的視頻分別上傳到西瓜視頻,讓粉絲看到船長的另一麵。其中,多位粉絲在評論區留言,稱李船長在視頻裏誤把川菜“魚香肉絲”報成“北方菜”,有意思的是,另一位粉絲代替李民回複大家:拍攝視頻時,李船長人在赤道上呢,魚香肉絲當然可以算是北方菜。
在視頻下的留言中,粉絲也經常分享自己知道的航海知識,與李民互動。
有信號時,李民會戴著老花眼鏡,虛著眼睛認真地查看每一條粉絲的評論。有粉絲留言告訴他:“李船長您教會我好多航海知識,謝謝您。”這是他最開心的時刻,他認為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有了回報。有粉絲在留言區提議要跳到深海裏去遊泳,李船長回複他:“no zuo no die。”
李民對大海的執著和信念,是由恩師毛火榮賦予的。
1995年,三副李民登上一艘遠洋散貨船。歡迎會上,他見到了那位64歲、身材挺拔的毛船長。
彼時,還沒有GPS,定位依靠衛星每4小時刷新一次數據,其他時間段需要靠明顯的建築物推算船位。
當晚,值班的李民滿心歡喜地向前來巡查的毛船長匯報工作:“報告船長,根據海圖,我船經過燈浮,我利用雷達測量燈浮方位和距離得出船位。”
粗心的李民誤將一艘小漁船錯認為燈浮,而原本的燈浮已經在海圖上注明滅失。
毛船長多次求證後,得到相同的答案。忽然,毛船長開始破口大罵。
“混蛋!你航海和誰學的?跟師娘學的嗎?”
年輕氣盛的李民回擊船長:“是我學藝不精,您可以罵我,但請別罵我的老師,和師娘更沒關係。”
那晚,海麵上掛著一輪明月,清冷的月光照進駕駛台,卻照不清毛船長的麵部表情。
隔天,毛船長站在駕駛台前,鄭重其事地對李民說:“我跟你正式道個歉。”緊跟著90度鞠躬,並保持著姿勢良久。
在大海之上,64歲的毛船長和25歲的李民達成和解。朝夕相處14個月,毛船長認可了李民的能力,通過摩爾斯電報和公司聯絡要提拔他為二副,公司不同意,認為李民資曆尚淺。毛船長多次溝通無效,最後提出要和李民一起離職。
到了下一個港口,李民正式成為二副。
圖|在駕駛艙
李民至今記得和毛火榮老船長分別的場景。當時下船後,他不敢看毛船長,“淚水不是流出來,是噴出來。”而後,他們各自登上自己的船,奔向了不同的港口。
如今,李民成為一名船長,他深刻地理解了毛船長當時動怒的原因。在海上,一個不嚴謹的失誤,就會直接影響航海安全。
2009年,在非洲大陸最南端,輪船在海上遭遇巨大的風浪。
公司建議快速通過。恰逢此時,輪船主機的高壓油管突然爆裂,輪機長電話告知李民,機艙灌滿了油,必須停航修理。
修理高壓油管的這段時間,船員抱起救生衣,集中在駕駛室集合,一聲不吭地站在李民的身後。輪船隨著大風浪大幅度搖擺,綁紮集裝箱的繩子已經斷裂,集裝箱隨時有掉落的危險。
這時,水手長慌亂地大喊:“李船長!集裝箱的側麵,鼓了好大一個包!”李民站在駕駛艙的玻璃前,身後是海航儀器設備,放眼望去海上是滔天巨浪。
所有的船員都在盯著他看。李民想到了自己的恩師毛火榮,他清了清嗓子,對船員們開了一個玩笑:“別怕,集裝箱裏有小兔子,小家夥不甘寂寞,在裏麵跑步,在搗亂呢。”
4小時後,油管修理結束。李船長下令,迎著風浪,恢複航行。
了解風流、洋流、海水深度等專業知識,是成為一個船長的必要條件。但除此之外,一種自古誕生於海上的責任在船長間傳承。海洋變化莫測,兼備了孤獨和誘惑,航海知識無論多少也不會夠用。
“大海啊,全他媽是水。”海上近三十年,李民做了這樣一個總結。麵對這片帶他遍曆世界的藍色水域,李民想起了發生在越南一件小事。
那是一個破舊原始的港口,遠洋貨輪的纜繩隻能綁在大樹上。李民上岸之後,看著清澈見底的海水,突然有了擁抱大海的衝動。
他脫掉全身的衣服,捏著鼻子跳進海裏。還沒撲騰兩下,李民就嗆水了,鹹腥的海水嗆得他半天緩不過勁。“哎喲,那幾大口浮遊生物喝下肚兒,營養頗豐呐。”
至今,李民隻在大海裏遊過那一次泳。沒有人知道,這個在大海上航行了幾十年的船長,從小就是一個怕水的人。
- END -
作者 | 張小冉
編輯 | 楊濤